蜂蜜山下,兴凯湖畔,坐落着一个边陲小镇上的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——密山市人民法院连珠山人民法庭。
在上级法院的关怀指导下,在院党组的正确带领下,在全庭干警的共同努力下,连珠山人民法庭倾力打造“维护青少年权益法庭”品牌,积极推进“庭校共建”常态化开展,保障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。大力加强诉源治理,围绕多元解纷机制建设、“无诉村镇”建设、驻村调解室建设,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和思路,曾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法院系统“文明法庭标兵”“集体二等功”“人民满意好法庭”“人民满意好法庭标兵”“标准化人民法庭”“全省优秀法庭”等荣誉,多次获得鸡西市法院系统“先进法庭”称号。近三年来,连珠山人民法庭年均结案360件以上,年均结案率99.8%以上。
特色一、打造“少年法庭”品牌
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设立在基层法庭的“少年法庭”,连珠山人民法庭坚持融爱于教、寓教于审、审教结合,建立了涉未成年人帮扶、救助、回访机制,从学校、司法所、共青团等部门选聘5名具有丰富思想工作经验的人员,组成帮扶小组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侵权纠纷中。办理涉未成年人纠纷69件,回访69件,回访率100%。与辖区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法治共建活动,一方面,举办“公众开放日”,邀请师生、家长参观法庭10次330余人次;另一方面,组织法官、干警深入学校,开展巡回法治宣讲普法教育活动12次,共同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特色二、提升“多元解纷”能力
连珠山人民法庭积极拓展审判思路,充分发挥“四所一庭”联动作用,今年夏天,连珠山镇某村9户村民来到法庭,表示地邻因喷洒农药导致周围10余户村民家的水稻苗损害,要求其赔偿。该案村民较多,情绪激动,连珠山法庭立即联合镇司法所、派出所、该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开展调处,一起敏感性侵权纠纷圆满解决。同时,连珠山法庭积极委派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诉前调解,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,形成了“委派调解+司法确认”双向发力的调解模式。利用这种调解方式,连珠山法庭曾在一天之内对11件案件进行了司法确认。今年以来,共委派调解136件,调解成功124件,调解成功率91.2%,司法确认53件。
特色三、构建“网格管理”机制
连珠山人民法庭探索构建了以“村治保主任调解—村民委员会调解—特邀调解员调解—法官调解为主体”的,多层次基层矛盾纠纷网格化调处机制,助力社会综合治理。在辖区内各行政村均设立一名联络员共计30名,由治保主任担任联络员兼任调解员。村民家事纠纷、土地纠纷、合同纠纷等敏感性案件,由联络员先行调解处理,调解不成的交由村民委员会进行调解。仍调解不成的,由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专业调解,最后由主审法官于庭前、庭后进行调解。通过构建多层次调解机制,大多数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在萌芽。
特色四、推进“推进无诉村镇”建设
为全力打造新时代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,连珠山法庭在辖区各乡镇中心设立了“法官工作站”3个,在各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立了“共享法庭”5个,架起了法官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及时为辖区群众提供咨询和帮助,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。与此同时,连珠山人民法庭根据法庭辖区自然村屯地理位置,设立了5个驻村调解室,其中4个兼具巡回审判室功能,辐射太平乡、黑台镇、连珠山镇等多个乡镇,在春播秋收等农忙时节,积极组织驻村调解员开展“送法上门”服务,切实将司法便民理念付诸行动。
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。连珠山人民法庭始终积极践行着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,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,实现驻村调解和网格化调处纠纷常态化,推动“无诉村镇”建设开花结果,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,打造了一张边陲小镇上的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崭新司法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