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商业活动的复杂版图中,合同是维系交易秩序的关键纽带,可纠纷的出现,却常让合作陷入僵局。密山法院民一庭近期审结的一起钻石寄售合同纠纷,生动展现了调解在化解矛盾、平衡权益中的独特力量。
一、纠纷缘起:
2024年2月1日,潍坊某寄卖行与吕某达成协议,吕某将一枚品牌钻石交予寄卖行寄售保管,保管期至2024年2月8日,保管费600元。寄卖行依约支付25000元费用,然而保管期届满,吕某未赎回钻石。寄卖行送检后发现,钻石竟是合成钻石,与约定品质严重不符。吕某甚至拉黑了经营者,拒绝沟通。寄卖行合法权益受侵故诉至法院。
二、调解破局:
案件审理中,法官深入梳理案情,抓住钻石与费用均返还的核心矛盾,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:一方面向吕某释明违约后果、合成钻石对寄卖行经营的冲击;另一方面让寄卖行理解吕某可能存在的难处。最终,双方自愿达成协议:吕某分期返还寄卖行费用及诉讼相关费用,付清款项后7日内,某寄卖行返还钻戒及证书。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,在调解下回归理性,既保障了寄卖行的经济权益,也为吕某妥善解决问题留出空间。
这起案例,尽显调解在合同纠纷化解中的优势,修复了可能破裂的社会关系,也用实际行动证明,调解不仅是高效解纷的“快车道”,更传递了司法温情,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。